联系电话:

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

地址、电话
公司黄页

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

  • 单位类型:

   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

重庆相关单位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欢迎光临

学院设有热能工程系,动力工程系,制冷与低温工程系,核能工程系,可再生能源系,实验室,工程热物理研究所,仿真工程研究所,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等。

近三年来,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90项,总经费约1.0965亿元。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,科技部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(973计划)“低品位能源利用热力学基础及评价”等6项,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,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1项,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2项,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1项;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。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41篇(其中SCI分区I区55篇,II区27篇)

党委

——教师党支部

——学生党支部

——学生工作办公室

——研究生工作组

行政

——动力机械系

——热能工程系

——可再生能源系

——热物理系

——制冷与低温工程系

——核能工程系

——行政办公室

实验室

研究所

——动力仿真研究所

——工程热物理研究所

——能源与环境研究所

——热力学及节能技术研究所

群团组织

——工会教代会

——团委学生会

【院长】张力教授

【副院长】潘良明教授、杨晨教授、廖强教授、

【党委副书记】潘良明(主持工作)

【党委副书记】周辉

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始于1937年的重庆大学工学院动力科,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重庆大学动力系,1981年更名为热力工程系,1998年更名为热能工程学院,2001年更名动力工程学院。1998年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,将原有的工程热物理、电厂热能动力、热能工程、制冷及低温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,2006年增设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,2010年增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。

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是全国早的热科学与工程教学科研基地之一。七十余年来已拥有工程热物理国家学科,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(重庆市学科,含工程热物理、热能工程、动力机械及工程、制冷及低温工程、流体机械及工程、化工过程机械等六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),核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授权点,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“能源动力技术及系统”国家“211工程”建设学科,“985工程”研究和“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”教育部实验室。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、长江学者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次,国家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名,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。现任教育部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,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热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,委员3人,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热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。3个本科专业(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、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)。学院是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国教育培养协作组组长单位;已发展为多层次、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。

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设有热能工程系,动力工程系,制冷与低温工程系,核能工程系,可再生能源系,实验室,热动类专业创新教学实验,工程热物理研究所,仿真工程研究所,能源与环境研究所,热力学及节能技术研究所等。

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专任教师64人,其中教授24名、副教授及工程师22名,获博士学位的教师58名,比例达专任教师的91%。在读博士生110余名、硕士生400余名、本科生1200人,博士后研究人员8名。三期“211工程”已经以成绩通过验收,“十一五”“985工程”平台建设正全面开展。“能源与动力工程”本科专业及“动力工程”专业硕士进入国家“工程师培养计划”,面向本科的“热动类专业自主创新实验室”及“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室”及“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”已经建成,投入了运行。

2011年,学院有在读博士生94名、硕士生339名、本科生1057人,博士后研究人员8名。“十一五”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建设顺利,学院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。面向本科的“热动类专业自主创新实验室”、“核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室”已经全面建成,投入了运行;“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室”正在加紧建设。

编写教材

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《工程热力学》为高教出版社“百门精品”课程教材。《泵与风机》及《热力发电厂》等教材被列为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。除此之外,《电站锅炉原理》、《热力发电厂》(机械工业出版社版)、《流体力学(少学时)》、《火力发电站集控运行》、《传热分析与计算》等都列入了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计划,并已经出版发行。另外,学院还出版了诸如《锅炉原理》(重大出版社版)、《现代火电厂计算机控制系统》、《热工测试技术》、《洁净煤燃烧技术》、《电厂脱硫技术》等教材都广泛用于本科研究生教学。

科研成果

动力工程学院实验设备

近年来动力工程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、NSFC项目、国家973项目、科技部“支撑计划”项目、国家攻关项目等重大项目50余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省部级项目100余项。每年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,国内一级学报及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被SCI、EI收录的论文70余篇。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全国,尤其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电力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学院的发展思路是:以学科队伍建设为基础,强化学科基地建设;秉承传统优势,把握学科前沿,发展优势特色研究方向,以及与西部大开发、三峡库区建设、重庆市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;通过开展高水平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知识创新、技术创新及科技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,将本学院建设成为国际、国内的能源与动力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、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。学科建设包括:①改善基地设施和实验室硬件及软件条件;②培养和积聚人才,优化人才队伍结构;③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和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,提高学术队伍的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;④支持优势特色学科方向、交叉前沿学科方向建设,形成标志性的学术研究成果;⑤增强国际、国内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;⑥加强“产、学、研”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,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;⑦充分利用已有的“十一五”211学科建设项目“能源动力技术及系统”和“985工程”基地建设投入的研究基地,进一步增加硬件投入,建成的能源与动力科学与工程研究基地。

学院的办学总体思路是:解放思想,转变观念,研究、探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(院/系)队伍、学科、研究基地协调发展。迎挑战,抓机遇,敢于争取,善于承担;把握前沿,突出特色,交叉、融合、创新;热、核、新能源突破与整体发展相结合。建设成为中国好的研究教学型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之一。

动力工程学院将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扬专业优良的办学传统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教学为核心,以科研为支撑,以实验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。围绕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,认真调查研究,结合实际,充分发挥优势,注重培育特色,加强学院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,经过5年努力,形成一个结构合理,能适应学院规模发展需要,教学条件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专业建设体系。

近年来,本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973项目、科技部支撑计划及863计划、等及省部级以上项目100余项,每年科研经费近1300万元。每年在一级学报及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,SCI、EI收录论文80余篇。学院在学术界声誉,在国内能源动力行业已经有较高的知名度。

单位地址
单位名称: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